夏季有不同劃分標準。在北半球可以說是公曆6、7、8月。我國習慣將立夏作為夏天的開始,氣象學上的夏季要推遲到立夏後25天左右。古人把農曆四、五、六月算作夏天;今人把公曆6、7、8三個月當作夏天。西方人則普遍稱夏至至秋分為夏季。在南半球,一般12月、1月和2月被定為夏季。科學的劃分方法是平均溫度22℃以上為夏天。據此,當平均溫度持續低於22℃時即為夏天結束。夏季是一年中具有四季分明地區的第二個季節,是四季之一。氣溫高是夏季最顯著的氣候特征,但因地域、乾濕環境的不同,會產生炎熱乾燥或者濕熱多雨的不同氣候。
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,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。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,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,表現為高溫潮濕多雨。雨熱同期,有利於農作物成長,農作物在夏季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。在北溫帶,氣象意義上的夏季為公曆5月21日(小滿)~8月22日(處暑)。在南溫帶,氣象意義上的夏季為公曆11月21日(對應北半球的小雪)~次年2月19日(對應北半球的雨水)。根據地球公轉特點,北溫帶的夏季時長理論上要長於南溫帶。